棲息在樹上的大尾鼠:橙喉長吻松鼠(補遺)——法律保護之鼠(八)

2014-12-22 陳安國      】

  橙喉長吻松鼠Dremomys  gularis是《國“三有”動物名錄》獸綱76號,國內(nèi)關于該種的生物學資料十分貧乏,以致互聯(lián)網(wǎng)上有“橙喉長吻松鼠”條目將該松鼠與條紋松鼠(多紋松鼠)混淆,附了某種長吻松鼠的圖片,文字描述和相關數(shù)據(jù)卻套用條紋松鼠,那是張冠李戴了。其實這兩者不僅非同種,而且不同屬!筆者去年12月在本欄目發(fā)表《棲息在樹上的大尾鼠:松鼠類》之(上)、(下)2文時,涉及橙喉長吻松鼠的數(shù)據(jù)和形態(tài)描述亦幾乎缺如。今承蒙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李松博士友情提供寶貴資料,再結(jié)合馬勇等(2012)的分類檢索表羅列的屬與種特征,得以作如下補充。

  橙喉長吻松鼠Dremomys gularis Osgood, 1932

  形態(tài):橙喉長吻松鼠體型較大,成體體長超過170毫米。背部無縱紋,面部也無明暗相間的花紋。體腹面毛的基色為黑褐,喉部及后肢下部橙紅(棕)色。尾粗圓且長、具蓬松長毛,尾長超過體長的2/3,整條尾的下面為銹紅色。耳殼大,明顯露出毛被外。頭骨狹長,顱全長大于50毫米,鼻骨長度大于眶間寬;下頜每側(cè)具4顆頰齒,上頜每側(cè)具5顆頰齒但第一前臼齒甚退化;聽泡正常,其內(nèi)部不分隔為幾個室。

  物種主要鑒別特征:頦部、喉部、股部及后肢內(nèi)側(cè)橙紅色,與身體腹面的其他部位形成鮮明的對照;體側(cè)的斑塊較紅頰長吻松鼠D. rufigenis明顯減弱,成為一條細線狀;兩頰、鼻部及前額的(茶)褐色比紅頰長吻松鼠淺,而與紅腿長吻松鼠D. pyrrhomerus較為接近?! ?/p>

  分布:橙喉長吻松鼠的模式產(chǎn)地在越南,中國為該松鼠主要分布區(qū),但局限于云南中部(無量山和哀牢山)和南部。

  分類地位:橙喉長吻松鼠為單型種,國際上對該松鼠的分類地位曾存在不同意見:Osgood(1932)基于皮毛及頭骨方面的特征,將該類群列為紅腿長吻松鼠的亞種(原初發(fā)表時所用學名為Dremomys pyrrhomerus gularis Osgood, 1932.);Ellerman 等(1950)則視其為紅頰長吻松鼠D. rufigenis的亞種。Corbet & Hill(1992)乃基于喉部、頸部的橙紅色以及腹部的黑灰色,將該類群列為有效種。但Wilson & Reeder(1993)仍將D. gularis作為D. pyrrhomerus的同物異名。而今,李松(2008)結(jié)合外形特征及分子生物學證據(jù),確立了該類群的獨立物種地位,種名即為Dremomys gularis Osgood, 1932

  紅色警示:我國是橙喉長吻松鼠主要分布區(qū),但是對該種松鼠的生物學研究至今仍然極為不足,就連準確的形象照片也難覓,以致會有人將其與根本不是同一屬的條紋松鼠混為一談。更不幸的是,由于森林砍伐、棲息地破壞、人類捕殺等干擾,現(xiàn)在它們的生存狀態(tài)已經(jīng)受到嚴重威脅。所以,無論從生態(tài)效益、自然環(huán)境的和諧發(fā)展要求,還是從科學研究價值來看,都極其迫切需要加強對該物種及其棲息地的保護!   

  【鳴謝:本文所述該物種主要鑒別特征、外形量度及分類地位等基本資料,皆承蒙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松博士盛情提供,并在百忙中幫助審閱文稿,謹此衷心致謝!】

打印】 【關閉
附件下載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