住宅巧滅鼠(八):保護天敵─鸮

2014-08-13 陳安國      】

 
  鸮(xiāo,梟),系鸮形目(Strigiformes) 夜行性肉食性猛禽,俗稱貓頭鷹,民間也稱 “夜貓子”。多數(shù)鸮頭部寬圓,臉部扁平,眼周的羽毛呈輻射狀,細(xì)羽羅列形成臉盤,面形似貓。喙堅強而鉤曲,嘴基被有蠟?zāi)ぃ叶啾挥灿鹧谏w。由于特殊的頸椎結(jié)構(gòu),脖子能靈活轉(zhuǎn)動,臉可轉(zhuǎn)向后方,頭的活動范圍達270°。它們對夜間捕食生活高度適應(yīng),兩眼大而圓,瞳孔很大,視網(wǎng)膜中的視桿細(xì)胞豐富,對弱光也有良好的敏感性,有反光色素層,可在夜間視物,在漆黑的夜晚,能見度比人高百倍以上。其雙目向前,視區(qū)重疊,可分辨距離。眼中有3張眼瞼,上眼瞼會于眨眼時放下,下眼瞼會于睡覺時蓋上,而中眼瞼是一線狀組織,會上下移動清潔眼面。大部分鸮的耳孔周緣具耳羽簇,利于收集音波。碩大的頭使兩耳之間的距離較大,可以增強對聲波的分辨率。左右耳不對稱,左耳道更寬闊且有發(fā)達的耳鼓,在捕捉同一聲音時可產(chǎn)生細(xì)微差別,能極其準(zhǔn)確地測定獵物的立體方位,可根據(jù)獵物移動時產(chǎn)生的響動,不斷調(diào)整撲擊方向,對準(zhǔn)后出爪,一舉奏效。內(nèi)耳大,腦部的聽覺神經(jīng)很發(fā)達,體重300克的倉鸮約有9.5萬個聽覺神經(jīng)細(xì)胞,而體重600克的烏鴉卻只有2.7萬個。尾短圓,周身羽毛稠密而松軟,通常為暗褐色,散綴細(xì)斑,飛行時無聲且不顯形,白晝棲息時也不易被發(fā)現(xiàn)。腿強勁有力,多數(shù)全部被羽,夜間捕食時可減弱噪聲并御寒;爪強銳內(nèi)彎,第四趾能向后反轉(zhuǎn)利于抓、攀。鴞的這些體形與機能特點,特別適合捕捉好夜間活動、機靈狡猾的鼠類,從而成為鼠的勁敵。

  然而,也正由于鸮的這些奇特長相與習(xí)性,臉盤大而圓,碩大的雙目直視前方且炯炯發(fā)光,兩耳直立像神話中的雙角妖怪,在黑夜中的叫聲陰森凄厲,晝伏夜出,飛時飄忽無聲,常常只見黑影一閃,給人以恐怖的感覺,以致被視為“不祥之鳥”,貶稱惡聲鳥、逐魂鳥、報喪鳥等,古書中還稱之為怪鴟、鬼車或魑魂,當(dāng)做厄運和死亡的象征。這完全是憑外貌誤判,其實它們大多數(shù)種類幾乎專以鼠類為食,這種食性決定其成為毫無疑義的重要益鳥,我國在1988年已將鸮形目所有種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。

  鴞形目是現(xiàn)存鳥類在全球分布最廣的類群之一,除了北極地區(qū)以外,世界各地都可以見到它的蹤影。本目下分3科:原鸮科、草鸮科和鴟鸮科。原鸮科計有5種,發(fā)現(xiàn)于北美洲的始新世地層中,已全部滅絕。草鸮科Tytonidae腿較長,頭骨狹長,面盤心形似猴,故亦稱“猴面鷹”;該科有2屬12~17種,我國2屬3種。鴟鸮科Strigidae腿較短,頭骨寬大,面盤圓形,通稱“貓頭鷹”,從寒帶到熱帶都有分布,全球約28屬133種,我國算上某些島嶼型局限分布的類型,共計28種。

  本目鳥類體形大小不一,大者如雕鸮Bubo bubo最大的體長可達90厘米,小者如花頭鵂鹠Glaucidium passerinum僅18厘米。個別種類(如鷹鸮Ninox scutulata)面盤不顯著,看上去似鷹。雌鳥體形一般比雄鳥更大。大多棲息于樹上,部分種類棲息于巖石間和草地上。一般為留鳥。絕大多數(shù)晝伏夜出,白天隱匿于樹叢巖穴或屋檐中不易見到,但也有少數(shù)在白晝活動。它們均以動物為食,一些體形較小的如角鸮屬Otus嗜食昆蟲、兼食鼠,漁鸮屬Ketupa吃魚等水生動物,而大多數(shù)鸮類主食或?qū)J呈箢悺F溧寄揖哂邢芰?,常將獵物整個吞下,待消化后將不能吸收的皮毛骨頭幾丁質(zhì)等殘渣混成團狀吐出,稱為“食丸”“唾余”,通過對它的分析可以了解該種鸮的食性。我國古人很早就觀察到了這一現(xiàn)象,但誤認(rèn)是其吞噬父母后吐出的骸骨,斥為“不孝鳥”。今經(jīng)“食丸”檢測則表明,那些活躍在平原、山地農(nóng)作區(qū)的鴞類,不斷捕食的正是黑線姬鼠、黑線倉鼠、大倉鼠、棕色田鼠等農(nóng)田鼠類和小家鼠、褐家鼠、黃胸鼠等居民區(qū)鼠類。有人統(tǒng)計,這些鴞類所吃的食物中97%都是鼠類,一窩鸮每天就可以吃掉20~30只小鼠。

  草鴞科在我國以草鴞屬2種較易見:  

 
  雕鸮Bubo bubo:體型碩大(69厘米),體羽褐色斑駁,胸部片黃,多具深褐色縱紋。耳羽簇長,橘黃色的眼特別顯大。嘴灰色,腳黃色,尾短,翼寬。叫聲沉重。棲于有林山區(qū),營巢于巖崖。飛行迅速,振翅幅小。其獵物主要是農(nóng)田、草原和林區(qū)的鼠類。廣布于歐亞大陸,我國泛見于除海南和臺灣以外的大部地區(qū),為各地常見種但皆數(shù)量稀少。

 
 斑頭鵂鶹Glaucidium cuculoides:體小(24厘米)而遍具棕褐色橫斑,無耳羽簇。上體棕栗色而具赭色橫斑,沿肩有一道白線條將上體斷開;下體幾乎全褐色,具紅褐色橫斑;臀片白,兩脅栗色。虹膜黃褐,嘴偏綠而端黃,腳綠黃色。在我國有5亞種,其一分布在華中、華南及東南地區(qū),偶見于山東;其它分別分布于藏東南、云南西部或南部、海南島。易見于低地及丘陵的小片林地中,常光顧庭園、村莊,主要為夜行性,有時白天也活動。晨昏時發(fā)快速顫音,或發(fā)似犬叫的雙哨音,音量增高而重復(fù)。

  縱紋腹小鸮Athene noctua:體?。?3厘米),無耳羽簇。頭頂平,眼亮黃而長凝不動。淺色平眉及白色寬髭紋使其形猙獰。上體褐色,具白縱紋及點斑。下體白色,具褐色雜斑及縱紋,肩上有2道白色或皮黃色橫斑。虹膜亮黃色,嘴角質(zhì)黃色,腳白色、被羽。為常見留鳥,廣布于中國北方及西部的大多數(shù)地區(qū),高可至海拔4600米。部分地晝行性,常立于籬笆及電線上,會神經(jīng)質(zhì)地點頭或轉(zhuǎn)動,有時以長腿高高站起,或快速振翅作波狀飛行。好日夜發(fā)出占域叫聲,拖長而上揚,音多樣。
 
  長耳鸮Asio otus:中等體型(36厘米),具兩只長“耳朵”;皮黃色圓臉盤,其周緣褐色與白色,臉盤中央具明顯的白色“X”圖形。眼紅黃色,顯呆滯。上體褐色,具暗色塊斑及皮黃色和白色點斑;下體皮黃色,具棕色雜紋及褐色縱紋或斑塊。虹膜橙黃,嘴角質(zhì)灰色,腳偏粉色。棲于低山地帶、平原森林中,喜營巢于針葉林中的烏鴉巢穴里。夜行性。兩翼長而窄,飛行時翼端較細(xì)、褐色較濃,振翅如鷗,姿態(tài)從容。黃昏后飛出覓食,以小型獸類和昆蟲、小鳥為食。指名亞種為新疆喀什地區(qū)及天山的常見留鳥;而在內(nèi)蒙古、青海、甘肅及東北地區(qū)則是季節(jié)性候鳥,繁殖之后冬遷南方,遷徙途經(jīng)中國大部分地方,越冬于華南及東南沿海省份及臺灣,也有沿大河流越冬?! ?/p>

  短耳鸮Asio flammeus:中等體型(38厘米),耳羽簇短小而在野外不可見。整個外形與長耳鸮十分相似,但體色較淡。上體黃褐,滿布黑色和皮黃色縱紋;下體淡色有十字形黑褐色紋。下胸及腹部細(xì)紋比長耳鴞要多。飛行時黑色腕斑顯而易見,并發(fā)出“kee-aw”的吠聲,似打噴嚏。虹膜黃色,嘴深灰,腳偏白。棲于平原、耕地、草原等處,喜有草的開闊地,晝間??梢娪谄皆蛘訚傻貛В綍r潛伏于草叢間,夜間覓食;以食嚙齒類為主,夜捕鼠,晝食昆蟲。繁殖于中國東北,越冬時遍及全國海拔1500米以下的大部分濕潤地區(qū)。

 
  東方角鸮Otus sunia:體長19厘米,是中國體型最小的鸮之一,具“典型”貓頭鷹形象:頭大、臉圓、眼炯,一雙“耳朵”直立(特大的耳羽簇是“角鸮”之名的來源,不過平時它并不豎立,只有在情緒激動或受威脅時才會顯現(xiàn)出怒發(fā)沖冠的樣子)。全身褐色斑駁,胸滿布黑色條紋,條紋于下體多而上體少,在肩部有一列比較大的羽毛梢部有淺色的大斑,使其在翅膀收起時背上出現(xiàn)一個淺色的V字。有棕色型與灰色型之分,曾被當(dāng)作紅角鸮Otus scops的亞種。虹膜橙黃色、瞳孔呈深棕色到黑色,是其區(qū)別于其它常見角鸮的特征。嘴-角質(zhì)灰色;腳-偏灰。通常棲于山地,好在樹洞、墻洞等凹陷處筑巢繁殖,在林緣、林中空地及次生植叢的小矮樹上活動,白天大多數(shù)時候都呆在樹蔭深處,晨昏和夜間出來捕食大型昆蟲和小型嚙齒類。其鳴叫聲獨特——每年4月中旬開始,它那種十分空靈的“Tuntun-tun”鳴聲就會回蕩在很多地方,每度鳴叫大約能持續(xù)5、6秒鐘,稍微停頓片刻又馬上開始,有時候能持續(xù)一個晚上。在我國為常見留鳥,指名亞種分布在西藏東南部;亞種stictonotus在東北及華東長江以南;malayanus在華南、西南及東南包括海南島和臺灣;japonensis偶見于臺灣。

  上述8種可作為我國鴞形目鳥類之代表。其余20多種鴞鳥大多棲于山地或平地的森林或河谷樹林中,也有一些種棲于草地、島嶼等處,它們多在夜間活動,人不易見,但都默默地對消滅野鼠起著重要作用。如我國草鴞科第3種——栗鴞屬的栗鴞Phodilus badius,是中等體型(27厘米)的紅褐色鴞,分布于云南南部、廣西西南部及海南島,系純夜行性森林留鳥,主要以鼠類、小鳥及蜥蜴等為食,其性羞怯、隱蔽,因而鮮為人知。也有些種個體數(shù)量稀少,例如花頭鵂鹠在我國就十分罕見,僅黑龍江省小興安嶺及河北省東陵有記錄??偟目?,鴞鳥的形態(tài)、習(xí)性及分布型都具多樣性,但幾乎都是鼠類或害蟲的天敵;有些種類活躍于丘陵、平原的果園、農(nóng)田及村舍間,也能為滅家鼠作貢獻。顯然,我們決不可因其貌丑聲怪而嫌惡,明白真相后就更應(yīng)該對這些忠實朋友多加贊揚、協(xié)力愛護??!

  【本文主要參考約翰·馬敬能等,中國鳥類野外手冊。湖南教育出版社,2000。文中彩繪圖亦引自該書,系卡倫·菲利普斯繪制?!?/p>

打印】 【關(guān)閉
附件下載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