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鎘污染

2012-10-31 曾崇華      】

  水稻起源于中國,其栽培可追溯到約14000多前的湖南道縣。水稻在中國廣為栽種后,逐漸向西傳播到印度,中世紀引入歐洲南部。如今,我國水稻種植面積約達4.3億畝,總產(chǎn)約1.89億噸。雜交水稻更是攻破畝產(chǎn)900公斤的大關。隨著科技的進步,人們的溫飽問題得以解決,聚焦點開始走向更高的要求。食品健康越來越引起關注。那我們每天吃的大米是否安全呢?

  最近一些科學家對稻米的鎘污染進行了系統(tǒng)的研究,發(fā)現(xiàn):水稻重金屬鎘含量嚴重超標!鎘主要用于電池、染料或塑膠的穩(wěn)定劑,它比其它重金屬更容易被農(nóng)作物所吸附。當工廠隨意排污、當我們亂扔廢電池時,土壤中的許多重金屬含量會逐漸升高,形成污染。土壤的好壞關系著食用大米的品質(zhì),水稻自身擁有的某些獨特基因,使水稻米粒吸收土壤中某些金屬離子的能力較強。比如:稻米對于鎘污染的吸附作用明顯強于玉米、大豆等其他的作物品種。所以鎘污染在水稻中表現(xiàn)得十分明顯。中山大學2010年研究顯示,研究人員抽取的21個水稻品種鎘和鉛超標率分別達100%和71%。國家農(nóng)業(yè)部稻米質(zhì)量監(jiān)督檢驗中心也曾對我國市場的稻米進行安全性抽檢,結(jié)果鎘超標率高達10.3%。更為詳細的數(shù)據(jù)分析結(jié)果是:稻米市場上,雖然鎘超標的現(xiàn)象普遍存在,但南方市場上稻米的鎘污染比北方更嚴重,如江西、湖南的一些縣市,稻米鎘超標的問題非常突出。

  市面上鎘超標的大米,超標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,雜交稻、超級稻的鎘超標的風險比普通水稻更為嚴重。專家們采集了能代表南方水稻種植的中性土壤烏柵土,還在一部分土壤里特意添加了鎘元素,結(jié)果發(fā)現(xiàn),在未加鎘的土壤中,超級稻對鎘的親和力是常規(guī)稻的2.4倍,其籽粒中鎘的含量是普通雜交稻的1倍多。而在添加了鎘的土壤中,兩種土壤中籽粒含鎘量都明顯增加,分別是未添加鎘土壤的5到6倍。也就是說,在雜交水稻日益推廣和普及的今天,鎘污染產(chǎn)生的后果可能更加嚴重。

  鎘可在生物體內(nèi)富集,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引起慢性中毒。鎘被人體吸收后,在體內(nèi)形成鎘硫蛋白,選擇性地蓄積肝、腎中。其中,腎臟可吸收進入體內(nèi)近1/3的鎘,是鎘中毒的“靶器官”。由于鎘損傷腎小管,病者出現(xiàn)糖尿、蛋白尿和氨基酸尿。特別具使骨骼的代謝受阻,造成骨質(zhì)疏松、萎縮、變形等一系列癥狀。從1931年震驚世界的日本富山縣 “痛痛病”鎘中毒事件,到2005年“廣東北江鎘污染”事件;從2009年湖南瀏陽市鎮(zhèn)頭鎮(zhèn)“長沙湘和化工廠鎘污染”事件,到2012年,廣西龍江河拉浪段“重金屬鎘超標”污染等等。這些事件無不在敲醒警鐘:我們在排放污水時,不要只想到便宜快捷而不顧環(huán)境污染;我們在享受生活時,不要忘記一顆鈕扣電池棄入大自然,可以污染一個人一生的用水;我們在催動經(jīng)濟高速發(fā)展時,不要忘記統(tǒng)籌兼顧,不要忽略人與自然的和諧。

  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,利用不當,后果嚴重。我們需要懷著敬畏之心用科技點亮黑暗,我們也可以懷著謙卑之心用科技修復創(chuàng)傷。在湖南鎘超標的地區(qū),部分科學家提出利用一些離子螯合劑來中和土壤中的鎘離子,嘗試著改良土壤。對于污水,運用 “弱堿性化學沉淀應急除鎘干化技術”逐漸過濾污染。也有科學家正試圖在大量水稻品種中,篩選根和莖大量吸收鎘,但其籽粒中的鎘離子含量低的品系,使水稻不僅為大家提供健康的糧食,同時也為處理鎘離子污染盡一份力。大眾也日益認識到回收廢舊電池、減少污染的重要性。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關乎大家的安全健康,無小事。

打印】 【關閉
附件下載: